广东省工信厅: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高地

日期:2025-04-10 阅读:255
核心提示: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8个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30个人工智能应用

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8个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29个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和13款智能终端产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在会上指出,广东省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高地。

抢占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当前,在模型端、芯片端以及操作系统端的全面升级带动下,AI技术全面融入手机、PC、视听、车载、工业、商业和家居等终端产品,不仅重新定义终端的功能形态,赋予主动感知理解、多模态自然交互、智能化服务和自主学习进化等新功能,更掀起一场不亚于智能手机取代传统功能机的终端智能化新革命,对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和重构全球经济格局的新机遇。

广东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5.34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之首,手机、电视机出货量分别约占全球1/3、2/5,以占全国约1/3的营收贡献近1/2的利润,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5.9%,充分发挥稳定全省工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曲晓杰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人工智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保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省工信厅将从政策、技术、企业、平台、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抢占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各类资金对人工智能终端的政策倾斜,支持各地推动原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各具特色的AI终端产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继续实施“广东强芯”工程,积极发展端侧人工智能芯片,支持一批高端芯片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高端芯片关键核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突破。

三是夯实开源鸿蒙技术底座。支持AI终端企业适配以开源鸿蒙为技术底座的操作系统,构建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接口规范,集成系统组件和工具链,促进开源生态的繁荣发展。

四是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创建人工智能终端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高端企业牵头或者参与组建AI终端产业联盟,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攻关及成果转化。

五是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应用。支持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工业终端提升制造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定期遴选发布AI应用场景和产品清单,分行业召开供需对接活动,加速AI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初步建立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要布局于珠三角,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优势,以产业链齐全、响应敏捷、应用场景丰富为特色,拥有整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商等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可靠性高,产业配套体系对研发创新的响应效率有明显优势。“广东省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曲晓杰表示。

在“大脑”方面,广东省拥有华为盘古、腾讯混元等9个通用大模型,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乐聚与深开鸿深度合作,发布两款搭载“基于开源鸿蒙的分布式异构多机协同机器人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鸿蒙系统的引入,将推动其应用场景从单一功能向跨领域协作深度扩展。拓斯达基于欧拉操作系统和云边端架构设计,通过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实现软硬件解耦,可实现主流AI大模型与仿真系统的深度集成。

在运动控制方面,库卡新一代智能控制器平台搭载高性能计算单元,实现多轴协同的实时运动控制;通过自适应动态环境算法,结合视觉与力控技术,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操作灵活性与稳定性。众擎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谐波关节模组,构建先进的视觉神经网络系统,结合卓越的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运控方案,实现前空翻特技等极佳的运动性能。

在“肢体”方面,帕西尼推出集成多维触觉与AI视觉双模态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可生成多维触觉响应,提高精细操控能力。墨现科技开发高密度、高灵敏度和大量程的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不仅能够提升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还具备成本低、稳定性高和可拓展性强等特点。

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丰富制造业应用场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机器人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落地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广东机器人应用成效显著、前景广阔。库卡聚焦重载工业机器人已研制系列产品,适用于从焊接到码垛和装配等多项任务,最大负载可达800kg,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航空航天、电子等多个行业。佛山的家电、陶瓷、纺织等行业正积极引进机器人。乐聚人形机器人“夸父”已批量交付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3大场景应用。广汽集团的人形机器人“GoMate”已进入实地测试阶段,在安防、康养、汽车后服务市场等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展望未来,在老龄人口数量攀升、用工成本提高、机器人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加快推动机器人在生活领域的应用落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曲晓杰表示,广东省将大力推动“机器人+”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城市管理服务等领域为重点,遴选一批应用价值高、推广潜力大的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促进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形成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机器人创新发展生态,加速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构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创新生态

3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通过技术协作,联合共建面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开源社区、开源生态中心和相关公共服务平台。

开源是一种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协作模式,通过“集智聚力”机制实现多方协作创新,显著降低技术门槛并整合产业资源。广东省高度重视开源生态建设,通过政策赋能驱动开源发展,现已聚集数百万的开源开发者,已有企业位列全球开源企业榜单前十。

据介绍,未来,广东省将通过以下举措加力建设开源生态。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每年遴选不超过5个优质开源社区及生态中心,按其上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支持800万元。这意味着,优秀的开源社区和生态服务机构能够拿到政府“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切实降低企业发展创新成本。

二是多方联动、系统发力,壮大开源生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举办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展会、论坛、大赛、开发者活动,强化技术分享和知识传播。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相关开源社区。

三是应用牵引、需求导向,推动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积极推动企业发布开源基础框架,赋能机器人、家电、汽车等产业构建开放应用场景,加速开源技术产业化应用与商业化路径探索。比如,将开源项目产品结合机器人、家电、汽车等特定行业的垂直业务场景,提供项目运营、场景开发、安全供应、周期管理、订阅支持等专业服务,或者为其他有需求的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技术造血”与“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粤港澳大湾区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具备完整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配套全、反应快、品质高、服务好、生态优,是全球人才、技术、资本聚集的高地。在下一步工作中,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坚持做好资源协调、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生态优化、交流促进等保障工作,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商业化等方面不断突破,持续为大家推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深化“机器人+”场景应用。

(来源:中国电子报)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