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在城市绿心活力汇开幕。记者获悉,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样板,开展便捷畅达的绿色交通示范建设,探索设立超低排放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实现“负碳”状态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在致辞时亮出了副中心绿色发展“成绩单”。副中心加强绿色金融市场引导,大力培育绿色金融生态,副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全市首只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笔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落地。设立全国首个城市级ESG研、产、投一体化产业创新引擎,全国领先的ESG产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北京绿色交易所启动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北运河、运潮减河等上榜“北京市优美河湖”,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实施绿化建设25.1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35%,年吸收二氧化碳约40万吨。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副中心谋划推进了一批绿色发展标杆项目,行政办公区内的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水平。运河商务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完成首个城市组团级区域绿色低碳能源全覆盖,实现了“负碳”状态。
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样板,构建智能舒适的绿色建筑示范。推进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标准,推动具备条件的既有建筑及老旧小区改造执行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加快推行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力争到2025年新增100万平方米建设。
倡导绿色出行,着力建设高效绿色、生态友好的交通网络;探索设立超低排放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运输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基本完成新能源化,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示范应用。
深入推进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加快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优化利用国际国内绿色资本。着力提升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水平,推动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在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等功能区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域。
副中心还将开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试点,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利用,逐步转变现状供热格局,不再新增独立燃气供热设施,有序推进区域散小热源整合与热泵替代,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实现新建建筑可利用面积的80%安装光伏光热设备,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280万平方米。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