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中试线通线

日期:2023-09-25 阅读:701
核心提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中试线正式通线。项目建成后,将具备6-8英寸氮化镓晶圆生长、工艺制备、封测等全流程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9月22日,2023大湾区(广州)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召开。大会以大湾区半导体高峰对话为核心,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亮点,邀请中国科学院郝跃院士、毛军发院士、崔铁军院士等院士大咖、专家学者、行业翘楚齐聚探讨、共同献智,为助力广东加快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献计献策。

当天,大湾区半导体领域发展的版图填补上重要一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中试线正式通线。项目建成后,将具备6-8英寸氮化镓晶圆生长、工艺制备、封测等全流程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1.webp (2)

填补大湾区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中试平台空白

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是广州开发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携手共建的科研平台,致力于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架设三秦大地前沿成果落地大湾区产业化桥梁,探索复合型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历经两年的发展,创新中心中试线终于迎来正式通线。

“随着产线的全线贯通,创新中心将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技术开发,并向大湾区以及国内提供合作代工、技术培训、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孵化等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介绍。

接下来,创新中心将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围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重大战略需求,开展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核心元器件、芯片和微系统模块的关键技术研发,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工程化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广州抢占半导体领域第三级凝神聚力,助力我国第三代半导体芯片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

“创新中心的顺利通线,填补了大湾区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中试平台的空白,将加速氮化镓晶圆研制的产业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张进成表示。

2.webp

自落地广州开发区以来,创新中心既着力于前沿技术的攻坚克难,也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序融通的发展范式,不断扩大校企资源互补、人才互动、成果互享的发展“朋友圈”。目前,已与130余家企业院所共建了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与4家湾区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其中包括2个千万级合作平台、1个国际合作平台)。

当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分中心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广州基地还举行了揭牌仪式。以大会为契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本地产业链实现了进一步的深化融通。

黄埔半导体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广东争创集成电路第三极的主要承载区,一直以来,都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该区已集聚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超200家、占广州90%以上,初步奠定由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零部件及系统应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格局,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构建大湾区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打造国内最丰富的集成电路产品应用场景。

“我相信,广州开发区的半导体产业一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很高水平。”郝跃直言,广州开发区整个集成电路发展规划、基础非常好,尤其是从上游的原材料,到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下游的应用市场都有布局,这让发展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形成很大的集聚优势。

其中,该区打造的华南最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园让郝跃十分期待。“我当时提出第三代半导体发展要从园区规划开始,现在已经在打造华南最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园。”

据悉,中新广州知识城规划了13平方公里的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初期6.6平方公里),加快布局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制造型项目,打造华南最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园,推进粤芯、新锐光、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等重大项目,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新星。

“政策利好空前、政府全力支持,在科技资源对接、产业市场推广、对外合作交流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宏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创新中心负责打通“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链条,将粤港澳大湾区上下游企业串联起来,两者的合作将推动该区半导体产业乃至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