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既要心中有“数”,更要手中有“术”。在全省数字经济座谈会上获悉,我省《湖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在征求意见中,作为“数字经济13条”的接续政策,《措施》将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用3年时间“倍增”5G基站。
基建“动脉”更畅通
建设数字湖北,要让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先行官”。2025年前,我省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积极争取国家数字经济重大基础设施、国家级研究院等平台载体落户湖北。
湖北将继续大力支持数字基建,重点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北斗、量子网络、新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新建且投入超过2亿元的创新基础设施,省内新建的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区块链骨干节点。我省还将对电信服务企业新建5G宏基站超出原定规划目标的增量部分继续给予支持,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5G基站达到15万个,继续保持中部领先、全国靠前。
融合应用再“攻坚”
湖北省将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湖北模式——
支持国家级数字经济融合应用示范。奖励新认定的国家级数字经济领域优秀产品、试点示范项目(含标杆、优秀案例、揭榜挂帅等)等;
打造一批融合应用“样板间”。持续开展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上云标杆、信息消费、工业互联网平台(含“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5G全连接工厂评选,围绕工业领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每年向省内工业企业发放“上云券”;
推动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千行百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在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应用,面向公众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的应用场景,鼓励各市(州)围绕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等建设展厅、体验中心等。
核心产业再加速
数字经济巨轮“行稳致远”,核心产业需稳步增长。未来3年,湖北将以优质服务拴住人才、留住项目,让企业放心大胆地在荆楚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抓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鼓励省内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面向未来产业,开展6G、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原创性研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研制“三首”产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的信贷支持力度。
——为数字经济产业“输血”。充分发挥总规模100亿元的省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拓宽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市州设立数字经济专项资金。
超前布局“新基建” “解锁”应用新场景
手机支付、网络购物、远程医疗、黑灯工厂……如今,数字经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已密不可分。
数字经济,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想,未来所向。数字浪潮涌动,湖北如何弄潮?企业有何良策?在湖北数字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来自长飞光纤、达梦数据库、湖北电信等龙头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支招。
超前布局“新基建”
发展数字经济,5G网络、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是硬支撑。长飞光纤董事长庄丹认为,湖北要加大工业互联网武汉顶级节点建设和应用力度,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算力基础设施,梯度培育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高水平“产业大脑”。
在江浙等地,已将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纳入到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工作,推动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重点行业全覆盖。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武汉顶级节点运营中心主任谭敏建议,参照浙江等地做法,持续强化武汉国家顶级节点对中部四省标识、域名、区块链等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紧紧围绕全省五大优势产业布局和三大都市圈空间布局,推动行业型、综合型二级节点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二级节点体系。
湖北电信总经理张敏介绍,湖北电信将以“东数西算”为牵引,围绕“一极两带”布局,统筹推进中部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快建设“一城一池”云资源池能力,着力打造算力和数据资源流通“九省通衢”之地。适度超前部署“三千兆”连接网络,形成城区深度覆盖、乡镇全面覆盖、农村按需覆盖的5G网络,打造万兆到小区、到工厂、到楼宇,千兆到家庭、到车间、到桌面的全光网城市。加快建设天翼物联网平台,降低信息化投资建设成本。
打造“数智”范本
在全球“灯塔工厂”荆州美的洗衣机工厂,一台洗衣机从零部件到成品装箱下线,用时仅15秒,下线直发率提升1倍,单台人工成本下降30%。“归纳成功案例,让更多企业可以分享产业数字化成果。”湖北美的洗衣机总经理苏兆宇表示,除了奖励政策引导,还要让成功的应用案例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
近年来,湖北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如长飞光纤5G全连接工厂,以及大冶特钢的焦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炼铁智能工厂项目、460钢管灯塔工厂等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5%。《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显示,到2026年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4%。显然,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变量。
谭敏认为,从整体来看,湖北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龙头企业在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以及中小企业进一步形成“链式”数字化转型的模式还未完全形成,以点带面、以大带小推动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是下一步重点工作。
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赋能作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等轻量级应用,打造一批“小快轻准”的应用标杆,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和门槛。同时,建议湖北省加强行业数字化载体建设,分批次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推动产业集群化转型见实效。
培育复合人才
数字产业,说到底是人才和技术的支撑。根据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
不少企业家认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冶特钢董事长蒋乔表示,企业发展应将数字化作为长期战略任务,要采取内部培养、优秀人才输入等多种方式构建数字化人才体系,不断为企业的顺利转型注入“活水”。
除了企业自身“造血”,还要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开展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湖北今日头条大区执行总裁熊传东建议,在湖北省人社厅的指导下,申报湖北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资质,开展“一试双证”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在湖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推动产教融合,落地直播电商专业技术人才培育。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