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力量。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近年来,西安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在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压力下持续发展,逆势上扬,为西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带动了西安工业经济的稳健发展。
产业规模排名跃升
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西安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产业链是否完备?记者在深入采访后了解到,2021年西安半导体产业规模达到1513.5亿元,同比增长22.4%,目前西安半导体产业规模全国排名第四。
集成电路产业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2021年,西安集成电路产业规模1277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设计业规模为173.9亿元,同比增长23.6%;制造业规模为968.9亿元,同比增长29.2%;封测业规模为134.2亿元,同比增长10.9%;支撑业规模为163.1亿元,同比增长4.6%;分立器件规模为73.4亿元,同比增长7.2%。
目前,西安半导体产业规模仅次于无锡、上海、深圳,排名全国第四,产业规模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十年间,西安半导体产业规模排名从第八位跃升到第四位,成为了助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从业人员近6万人
“龙头效应”吸引名企汇聚古城
“我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涵盖了设计业、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支撑业,形成了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的产业链条。”西安市工信局电子信息处处长刘婷介绍说,“西安现有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120余家,晶圆制造企业8家,封装测试企业13家,测试与分析中心10个,支撑业企业70余家,相关科研机构20余家,学历教育机构12个,从业人员近6万人。”
在设计业中,西安集聚了中兴克瑞斯、华为、紫光国芯、拓尔微、翔腾微、中颖、芯派、龙腾、航天民芯等半导体设计企业。
在晶圆制造中,主要企业包括三星、西岳电子、卫光、派瑞等,西安三星在全国晶圆制造业中规模排名第一。
在封装测试方面,西安聚集了三星、华天、美光、力成、华羿、中车永电、西谷微等,华天的规模全球排名第六,国内排名第三。
在支撑业中,西安涵盖了奕斯伟、理工晶科、唐晶量子、吉利电子化工、应用材料、开尔文测控、秀博瑞殷、韩松电子、空气化工、住化电子、摩西湖等材料和设备支撑企业。围绕三星配套的气体、液体、化工等国际知名企业已形成规模。
在“龙头效应”下,西安已初步形成“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较完备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
多措并举促产业链提升
着力打造产业生态圈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链的发展,西安从科技攻关、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关企业全方位的服务,以促进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提升。
“通过紧盯三星二期二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华天封装测试扩大规模、华羿高可靠性电力电子产业化、西安电子谷等20个重点在建项目,全力做好要素保障,预计达产后合计产值500亿元以上。”刘婷介绍说,通过多举措确保陕西电子信息集团8英寸功率半导体生产线项目尽快通过国家“窗口指导”,力争2023年建成投产,并支持后续增资扩股。
同时,西安将持续深化与比亚迪、中兴、华为合作,进一步扩大这些知名企业在西安的布局。支持奕斯伟、紫光国芯、华天科技、华羿微电等骨干企业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三星、美光、力成、信泰、威世等外资企业持续投资,扩产扩能。将芯派、龙腾、拓尔微、中颖等本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培育8-10家细分领域领头羊企业。
针对集成电路“卡脖子”领域,重点开展专项课题攻关和产业技术“揭榜挂帅”工作。支持西电、西交大、西工大、771所等优势科研资源联合企业共同围绕芯片设计与架构、特色工艺制程、先进封装测试工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特色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出台西安市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在龙头企业培育、科研成果转化、流片补贴、项目投资、税收、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此外,依托我市现有华为、中兴、荣耀、oppo、小米等知名终端品牌研发中心的优势,重点招引终端制造企业,产生聚集拉动效应和虹吸效应。推进实施“用芯”工程,以应用端龙头企业主导推进、政府引导支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激活存量,聚集增量,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