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院士郑哲敏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别20位院士

日期:2021-08-30 来源:澎湃新闻阅读:450
核心提示: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是一名“双料”院士,他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于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光明日报法人微博8月25日消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郑哲敏是一名“双料”院士,他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于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郑哲敏1924年10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浙江宁波,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49年、1952年分别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郑哲敏是一名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其1964年“爆炸成型机理及应用”获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一等奖,1982年“流体弹塑性模型及其在核爆与穿甲方面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爆炸处理水下软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据光明日报法人微博报道称,郑哲敏曾先后师从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伟长称其“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郑哲敏也不负期望,继承了两位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一生倡导并身体力行“做第一流的工作”。他曾说:“我从过去走到现在,并没有什么清晰的路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富国强民的愿望。”
 
至此,今年已有20位两院院士离世。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因病辞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沈忠厚是我国着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周毓麟是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在北京逝世。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同一天,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5月26日,工程院院士、着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陈清如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6月16日,工程院院士、着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黄熙龄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月27日,工程院院士、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姜景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6月29日,中科院院士、地下水动力学家、水文地质教育学家薛禹群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着名化学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8月25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