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核心技术怎么攻关?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部表态了

日期:2021-07-28 阅读:471
核心提示: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在7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王志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加速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有力支撑引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具体而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五大方面:
 
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科技的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
 
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天鲲号”首航成功。
 
科技的体系化建设能力大幅提升。
 
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712.93万人,是2015年的1.3倍。每万名就业人中就有研发人员62人年。
 
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已占全国总额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91.5%,是技术输出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345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42万项,合同金额达到940亿元。
 
科技的开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
 
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和创新基金,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
 
如何理解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王志刚表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搞科研,当然要不断在科学上发现、探索,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创新,各国科学家也是这么做的,中国也是这么做的。”因此,有目标导向、有问题导向、有需求牵引、有技术推动,各种方式使得我们产生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技术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我国在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中需要的一些技术,还是有短板的,这些短板就是当务之急,我们要把它攻下来。”王志刚强调,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和场景驱动,也要加强基础研究,使我国在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自然规律方面掌握得更加全面系统。
 
谈及产业链供应链,王志刚表示,在全球化大趋势下,需要国际合作,“当然要以‘我’为主。同时,我们这些技术也可以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以及科技成果。”
 
王志刚还特别强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补短板”,也要“筑长板”,“‘补短板’就是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提出科学方法、科学答案。‘筑长板’就是向前看,需要有预见性,甚至在‘无人区’,要及早部署研究,使我们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最关键的支撑。”
 
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将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规划布局方面,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面向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组织各方力量协同攻关。
 
在任务部署方面,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强化任务部署,对重点领域关键产业,补上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以及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力,建立技术长板,争取自主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有目标导向也有不断探索。探索性的科技,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只有不断攻关,不断调整,逐步迭代循环,最终逼近正确目标。”王志刚说。
 
此外,在政策环境方面,科技部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机制,让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积极调动创新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扩大开放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在答记者问中,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提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积极发挥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9家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引导有优势的地区创新发展方面,积极推动区域创新高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王志刚介绍,高新区内,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50%,创造的GDP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2%,人均劳动生产力是全社会的3倍,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全社会平均水平的2/3。
 
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3784万个就业岗位,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创业就业的科技人员达到480万人,当年带动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51.6万人,吸引更多优秀人员投身科技事业。
 
另外,科技部去年启动了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提供科研助理岗位16.7万人,挖掘创业孵化机构、创业企业1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参与大学生超过了230万。
 
王志刚介绍,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中央部署,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继续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创新的增长极;健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更加体系化、制度化的政策举措,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的科技贡献。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