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2021年1到5月,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金额达到了21.96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14.12亿美元增长55%。 而在出口往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中,美商应材、科林研发、以及美商科磊等3家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占中超过40%的厂商,为供应中国半导体设备的主要供应商,这其中包含了蚀刻、沉积、以及检查等设备。
报道强调,虽然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管制,但是销售金额依然屡创新高。这也反映了在美国未来可能更加收紧半导体出口的情况下,中国半导体厂商希望尽早获得设备,以建立自主化供应链的迫切需求。目前来说,拜登政府不但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行半导体产业限制的策略,更有强化的可能,也加深了中国半导体厂商的忧虑。
截至目前,已经有华为、中芯国际、福建晋华等300多家厂商及单位被美国列入管制出口的黑名单。 而且,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议,未来甚至将半导体制造的沉浸式曝光设备也像极紫外光曝光设备一样被列入管制清单,届时对国内半导体制造的冲击就不仅在先进制程上,连较为一般的成熟制程生产也可能受到限制。
基于以上的原因,国内半导体厂商正在大量囤积半导体设备。 对半导体设备产业而言,一方面受惠于中国半导体产商的大量采购,使得半导体设备商正迎接难得的大量采购周期,有利于公司的营收。 但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半导体业这样大规模的采购,韩国的三星及SK海力士等厂商感受到压力,由于采购金额过于庞大,抢占大量产能,导致这几家的常规采购交货期延长,使得芯片荒进一步加剧。
面对来势汹汹中国企业,韩国企业也随之加入到抢购半导体设备的行列。 根据韩国海关统计,2021年上半年韩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总金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4.2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68%,创下历史新纪录。
韩国买入的半导体设备中,来自荷兰的金额达到30.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来自美国的进口额达到27.9亿美元,自日本和新加坡的进口额分别为22.2亿美元和12亿美元以上。于此同时,三星和SK海力士最近都在增加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投资。三星2021年上半年的投资同比增长40.3%。 SK 海力士的投资同比增加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