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依然成为今年必选的关键词,而且全球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恐继续持续……
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
加速汽车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
加速汽车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受到全球疫情的突发影响下,几乎所有行业全部都受到了冲击,半导体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一度持悲观态度。半导体行业的上游原材料储备减少,致使晶圆产能下滑,进而导致芯片的供给存在压力。
今年以来,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沃尔沃、蔚来等汽车企业都因芯片短缺出现过短暂停产。中国作为全球新车产销量最大的市场,同样深受汽车芯片短缺困扰。汽车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占比为79.7%,产量占比为77.26%,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这就意味着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需要更多的汽车芯片。
更何况,汽车芯片种类复杂,即便是一款普通汽车,那么至少也要安装40多种芯片,高端车型需要安装的芯片更是需要150多种,具体包括处理器芯片、控制器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电源芯片、传感器芯片等等。
当前,我国汽车芯片大多依赖进口。根据iHS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410亿美元,明年或将达650亿美元。但市场份额上,欧洲、美国和日本公司分别占据37%、30%和25%,中国公司仅为3%。此外,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4.5%,国内汽车行业中车用芯片自研率仅占10%,而中国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国内汽车芯片市场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从当前技术水平来看,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可能要等到三至五年以后,还需要持续地研发更新。”在这一轮芯片短缺危机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车产销量市场,暴露出长期以来汽车芯片对外依赖严重,“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凸显。危机之下,国内芯片制造商及车企已意识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亟需发展高精尖芯片技术。
再加上,全球范围缺芯严重,在供应链上的企业芯片受各种因素影响,交货周期都在不同程度的延长,交货周期最长的更是高达50周,直接导致车企一年之内都将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所以说,加速汽车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全面推进整车芯片国产化
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
因为,车规级电子元件的质量与耐用性方面,会比消费级的要求要高得多,可以参考军工级>车规级>工业级>消费级。因此,汽车半导体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质量把关,生产商要通过IATF16949认证,产品本身要通过AEC-Q应力测试标准。如果是MCU这类更为复杂的微控制单元,则还要再次经过ISO26262功能安全标准。
面对这些质量要求,对于没有大量车规级产品制作经验就贸然入局的生厂商来说,自然是被车企们拒之门外,因为车企没有试错的机会,更无法承受试错的代价。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表示,芯片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得到解决,中国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会持续长达10年之久。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表示,芯片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得到解决,中国汽车芯片短缺可能会持续长达10年之久。
不过,目前已经不少中国车企正在积极布局汽车芯片。国内唯一拥有车规级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科技企业地平线,在近期融资中就有众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身影,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长江汽车电子、东风资产等。
同时,比亚迪、华为等也开始发力汽车用芯片,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也纷纷宣布,将全面推进整车芯片的国产化工作。
市场人士分析称,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
同时,比亚迪、华为等也开始发力汽车用芯片,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也纷纷宣布,将全面推进整车芯片的国产化工作。
市场人士分析称,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汽车芯片的国产替代。
为了破解“卡脖子”缺芯难题,去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虽然芯片行业的国产化正在加速,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目前产量仍然不能有效满足各行业对芯片的需求,同时叠加部分产业对于高端芯片的进口依赖,使得我国芯片进口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央视财经援引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为30%左右。
央视财经援引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为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