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愈发明显,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连锁反应,汽车、通信等关键领域生产反应明显。
步入2021年,多家海外车企更是由于芯片断供面临减产或停产。目前多家车企包括福特、通用、丰田、菲亚特克莱斯勒、沃尔沃等已经宣布,由于半导体芯片短缺宣布减产或者停产。据研究显示,由于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预计将造成200万至450万辆汽车产量的减少。
“持续的全球芯片短缺现象需要被‘密切监控’”,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佩卡·伦德马克19日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这不仅仅是电信行业的问题。这还是汽车、消费电子产品、新兴的物联网都在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芯片荒”,半导体产业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令全球主要芯片生产国开始重视规划“半导体产业自主能力”。
比如,英特尔近日宣布,将斥资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新建两家半导体工厂,加速美国芯片产业本地化。此外,英特尔还将组建一个独立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英特尔代工服务公司(Intel Foundry Services),以满足全球对计算机芯片日益增长的需求,并计划在美国和欧洲其他地方建立更多的半导体工厂。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芯片危机确实成为影响产品生产的关键,国内部分中国企业也开始了加快自研芯片的布局。近年来,诸如华为、小米、东风汽车旗下等等都开始研究半导体芯片。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主研发的中控芯片将会在2023年实现装配上车。在谈及近期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零部件供应短缺问题时,李书福表示,吉利汽车已全面排查芯片供应风险,结合2021年销售目标,根据风险等级,向供应商锁定3-6个月长期订单,做到提前锁定,确保生产不受影响。在芯片方面,吉利早在2019年就已布局「中国芯」战略,在提前策略性采购备库存的同时,也在迅速推动国产品牌芯片的导入,以及自主研发设计的芯片。
当前,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半导体发展,自立自强成为题中之义,其中,工信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着力提升核心芯片、器件等研发制造水平,推进通信产业链自立自强。
对于芯片,业内人士指出,芯片依赖全球产业链,多国补短板也需国际合作。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兼CEO诺弗尔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芯片行业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没有国家可独自让芯片供应链自主化,政府应该减少对芯片技术出口的限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以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创新。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与国际依旧存在着差距,但自立自强永不为过,危机也是警醒,期待中国半导体芯片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