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光刻胶靠抢,进口芯片涨价20%
据央视财经3月22日午间报道,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芯片生产存在原材料紧缺,产能满负荷的情况。
据南京海关隶属昆山海关关员刘禹洋介绍,以往企业采购光刻胶的量每次都在100公斤,近期由于原材料紧缺,企业每次只能采购到很少的量,像现在只能采购到10到20公斤。
华天科技(昆山)电子采购经理徐琴琴也表示,像她以往在这个行业从事了十几年,从来没遇到过这么紧张的情况,尤其在光刻胶这一块,以往都是供应商找上门,可现在的情况是厂家去找供应商端,直接在供应商端的办公室来办公。另据该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由于订单爆满,下游芯片需求不断增加,公司从去年到今年不断扩张产能,目前产能处于满负荷状态。
而在价格方面,随着供应紧张,芯片以及核心原材料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据南京海关隶属昆山海关统计分析科科长金志刚介绍,“今年1-2月,仅江苏昆山口岸进口的集成电路,就超过了100亿元,在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进口的金额增长了20%,所以可见,芯片的价格仍然在上涨。”
全球芯片缺货潮,光刻胶市场增长势头稳定
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工艺材料之一。全球能够生产光刻胶的企业比较少,主要由美国Shipley(已被陶氏收购)、Futurrex;德国Microresist Technology、Allresist;日本东京应化、JSR、信越化学、住友化学;瑞士GES;韩国东进化学、东友精细化学;台湾长春集团、亚洲化学等,这些企业占据全球超过95%的市场份额。
2020年下半年以来,汽车芯片行业产能紧张,供应缺口巨大。在全球缺货的大环境下,芯片制造,特别是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相应的产能扩充一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当中。
亚化咨询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1亿美元,光刻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光刻胶、光刻胶辅材、光罩)约为晶圆制造材料市场的26%。
光刻胶可分为半导体光刻胶、面板光刻胶和PCB光刻胶,结合半导体光刻胶在光刻胶整体市场中的占比测算,2019年,全球光刻胶整体市场规模约82亿美元。据机构预测,2019-2026年全球光刻胶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3%,至2026年,全球光刻胶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
而在下游行业3D NAND的光刻技术发展中,KrF光刻技术占主要地位,但目前该种类的光刻胶多为日韩、欧美等国家提供,代表现阶段及未来5年内处于主流地位的3D NAND制造用的厚膜光刻胶仍难觅国内光刻胶供应商踪影。因此,中国想要掌握ArF和KrF厚膜等高端光刻胶技术,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
国产光刻胶发力,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
我国半导体工业中,下游设计已经能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游晶圆制造也在迎头赶上,而上游设备及材料领域与海外龙头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本土光刻胶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自给率仅约10%,且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PCB光刻胶领域。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基本被日本和美国企业所垄断。按照2019年的数据,前五大厂商就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87%的份额,这5家企业中,日本占有四家。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中国主要的半导体光刻胶企业不断发力,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在2020年底,南大光电自主研发的ArF光刻胶产品成功通过客户认证。晶瑞股份在国内率先实现了IC制造商大量使用的核心光刻胶。
同时,上海新阳也在积极攻克ArF193nm技术,本月初该公司发布公告披露了关于购买ASML-1400光刻机的最新进展。上海新阳表示,该公司采购的ASML干法光刻机设备已经顺利交付,对加快193nm ArF干法光刻胶产品开发进度有积极影响。
此外,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在苏州工业园区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来自全国的十几位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人员,正围绕苏州一家企业提出的光刻胶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姑苏实验室是江苏省重点科创实验室,总投资200个亿。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苏州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汇聚全球科技人才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中国晶圆制造产能持续扩张 光刻胶迎历史机遇
中国已进入晶圆产能提升周期,半导体光刻胶需求有望持续扩大。据SEMI在2020年报告预计,到2024年至少有38个新的300mm晶圆厂投产,其中中国大陆预计将建立八个新的300mm晶圆厂,并在2024年底之前将其300mm晶圆厂的市场份额大幅提高至20%,而在2015年该数字仅为8%。
根据IC Insights预计,2020年中国纯晶圆代工市场规模同比实现26%增长,达到148.64亿美元,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和武汉新芯总计仅占25%市场份额,提升空间依旧很大。根据智研咨询预测,2022年大陆半导体光刻胶市场空间将会接近55亿元,是2019年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