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泉州网报道 2021年3月19日,是着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谢希德先生诞辰100周年。谢希德(1921-2000)出生于泉州,是新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奠基人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被誉为“半导体之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任复旦大学校长,也是新中国高校第一位女校长。昨日,来自中华志愿者协会泉州家庭管委会、泉州明德文化交流中心、林亚立工作室的志愿者们走上街头,纪念和宣传这位被誉为“新中国的巾帼巨擘”,美国媒体称为“中国的哈佛大学校长”的杰出女性。
谢希德(资料图)
据组织这次活动的泉州文史专家林亚立老师介绍,中国的芯片研究,要感谢这位泉州女性——谢希德,她是新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奠基人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在科学、教育、中外交流、妇女工作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1935年,谢希德(前排右一)与父亲、继母及两位弟弟在北平合影。
父亲曾住在培元中学独栋房子里
据谢希德的弟弟谢希仁在文章中回忆,谢希德1921年3月19日出生于泉州的书香门第,原籍石狮祥芝赤湖村。父亲谢玉铭是着名的物理学家,谢玉铭毕业于泉州培元小学、培元中学,因成绩优秀,学校免除他的学费、食宿费,并保送他去北平燕京大学深造,条件是念完四年大学后必须回到母校教书。谢玉铭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获得洛克菲勒奖学金,可赴美留学,但记得曾经的承诺,回到培元中学教物理,这段时间认识了培英中学读书的郭瑜谨,二人成婚后生下女儿谢希德。谢玉铭在培元中学教了四年书,之后又回到燕京大学任教。当他再次得到洛克菲勒奖学金时,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学成归国后担任了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
谢希德在泉州古城生活了6年,后来跟随父亲前往北平。泉州古城西街的平水庙、甲第巷、开元寺等等,都给谢希德的童年留下难忘的美好记忆。
据培元中学原校长杨一彪介绍,谢玉铭曾任培元中学教务长,当时就住在培元中学东校区的一座独栋房子里。
1946年春与爱人订婚合影。(复旦大学供图)。
当之无愧的“中国半导体之母”
1946年,谢希德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前往上海沪江大学任教。随后前往美国史密斯学院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美国政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许返回中国内地。1952年,聪明绝顶的谢希德冲破阻挠,冒着风险从美国脱身,再绕道英国返回中国,一心报效祖国,被分配到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3年1月,谢希德被选为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这也是新中国高校第一位女校长。
谢希德被调到复旦任教后,在那个计算机还是由电子管组成,动辄占据几间屋子的年代,谢希德便敏锐地意识到,半导体科学将改变今后的计算机科学,她果断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投身半导体物理学的研究。1957年,谢希德在北大半导体培训班里,一面给学者们教授半导体科学,一面和同事一起从零编写属于中国自己的半导体教材。在谢希德等人的努力下,日后影响整个中国的《半导体物理学》仅用两年就编写完成。经谢希德培训的300多位学者,在日后分别成为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企业工程师,在科研一线和生产一线,将半导体科学薪火相传。“中国半导体之母”的荣誉,谢希德当之无愧。
1978年复旦大学副校长谢希德教授作表面物理学术报告。复旦大学供图
创造奇迹的泉州女科学家
林亚立介绍说,这位泉州女人一生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仅举十例就可见一斑:一、她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位中国籍女博士后;二、她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三、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四、她是首届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唯一的女成员;五、她是中国表面物理学的开创者;六、她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第一位中国籍女院士;七、她是美国文理科学院第一位中国籍女院士;八、她是第二十一届国际半导体会议主席;九、她是中国目前唯一拥有十几个博士、荣誉博士学位的中国女性;十、她是美国升国旗表彰的中国公民。(来源: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