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上,金灿灿的“北京金融法院”六个大字已正式亮相。走进法院,挑高的阳光大厅四周都是古铜色的装潢,彰显着金融法院的独特。
北京金融法院是我国的第二家金融法院,此前于2018年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去年年底,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会议强调,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点高标准设立金融法院,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特点,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
今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决定》。3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九次会议,任命蔡慧永为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命李艳红、薛峰为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据悉,北京金融法院首批配备25名法官,均为中共党员,平均年龄41.7岁。25名法官中包含博士11名、硕士13名;从业务能力看,有全国审判业务专家2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8名、各类审判业务标兵7名,平均办案年限超过12年;从荣誉奖励看,有1人为全国优秀法官、2人为北京市模范法官、3人为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
位于阳光大厅一层的大数据中心是北京金融法院的一大特色,一整面墙的大屏幕显示着各种数据,传递着不同信息。大数据中心在法院内部是信息管理和综合指挥的调度平台,对外是与各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专业数据研究机构进行互联互通的数据协同平台。
目前,北京金融法院已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部分金融机构初步实现了数据对接。其中金融领域的“冒烟指数”监测系统已初步与审判系统实现对接共享。“冒烟指数”是纳入监管系统的企业综合风险的量化数据。简单来说,冒烟指数越高,说明企业综合风险越大,当企业冒烟指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成为重点监管的对象。实现数据对接后,高风险企业如果涉诉,将会在法官的办案系统中自动进行风险提示,帮助法官研判风险,完善审理方案。
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大厅的一侧,摆放着5台自助一体机。除了可以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评估、诉状自动生成、自助立案、自助阅卷等诉讼服务外,还有一台特殊的机器——金融类案查询一体机。在这台特殊的机器中,收纳了全国法院380万份金融案件的裁判文书,当事人可以进行类案查询,有助于形成合理的诉讼预期,指引当事人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途径。
13个立案窗口在设置上也体现出北京特点和金融特色。对标最高法院关于北京金融法院的管辖规定,立案大厅对专业性较强的新三板纠纷、证券期货、涉外案件设立了专门的立案窗口。
此外,北京金融法院还设有全国首个5G专业法庭、中小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站、金融法治协同会商工作室、电子卷宗生成中心等多个特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