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后,新能源汽车板块迎来集体上涨,相关个股股价持续走强。
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爆发,与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回暖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产业政策的落地,有效提振了资本方的投资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的投资方向。
11月2日晚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告诉记者,《规划》的推出,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明确了未来15年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强调了产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更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项战略任务明确发展方向
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快速发展。
然而,在整个产业加速转型的过程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政府有关部门早在去年年初就启动了《规划》的编制工作,旨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汽车强国建设。
《规划》指出,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生产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同时将坚持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开放发展的基本原则,共同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规划》目标,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着提高。
《规划》还对未来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水平、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情况、高度自动驾驶规划情况、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等设置了相关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部署了五项战略任务,分别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深化开放合作。
具体来讲,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等;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包括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强化质量安全保障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到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等;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包含了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等;深化开放合作则涵盖了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开放、透明、包容的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市场环境,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等内容。
更符合产业发展现状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曾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内容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但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却有所调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规划》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现状,也体现了政策的引导方向。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发展愿景中具体指标的调整。征求意见稿中,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需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在《规划》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调整至20%左右,取消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占比目标设置。
在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也发生了调整,由征求意见稿中的100%变更为不低于80%。
王秉刚告诉记者,上述指标的调整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对总体销量占比的调整,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同时,取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占比目标,也符合客观现实。在他看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是行业大势,各个企业均在抓紧转型,但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标准化定义是很难的,尤其是进行销量上的考量。
王秉刚认为,《规划》作为指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方针,需从宏观角度出发,把握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在他看来,最终落地的《规划》具备诸多亮点,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产业融合的推动。王秉刚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仅靠行业本身,还需要与能源、通信、互联网等各个行业进行融合,产业之间互相支持,才能起到相辅相成、互相改善促进的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规划》中,重点提及了对产业融合的要求,包括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的融合发展,尤其强调要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规划》还增设了对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的要求,并将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立法。业内专家指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因此动力电池的回收非常值得产业关注。
强调基础网络建设
除了在具体指标上进行调整,记者还注意到《规划》中的另一大变化,即更加强调基础网络的建设。《规划》指出,将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
与征求意见稿中涉及基础网络建设的内容相比,《规划》中明确了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规划》的发布,再度为充电桩行业带来实质利好。尤其是从财政层面予以支持,将进一步激发充电桩的市场规模。
有券商分析,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预计将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
渤海证券分析,《规划》是行业的顶层设计,从内容看表明了新能源汽车仍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将利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王秉刚告诉记者,《规划》与近期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均是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产业提供方向引导,这势必会推动资本的关注。《规划》的发布,将进一步明晰产业方向,可有效提振资本方的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