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7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了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的提案,待国务院批准后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在中美科技角逐日益激烈的当下,集成电路行业由于其特殊地位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将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和讨论。
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7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了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拟设于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的提案,待国务院批准后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
此次集成电路作为一级学科通过,可以说对整个集成电路领域来说,都是一大利好消息!
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达30万,培养人才是科技强国的关键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集成电路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已成为实现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的关键标志。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设计和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封装测试技术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
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集成电路技术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持续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芯片产品大量依赖进口,难以对构建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等形成有力支撑。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黄乐天曾在《浅谈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的文章中谈到,“曾经的集成电路是一种元器件,而电路设计是用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在电路板上构成功能电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飞速发展,集成电路由一种元器件发展成为了电子系统的核心。集成电路就由原来的一种元器件变身成为了电子信息系统的主要载体。”
解决我国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产业创新的第一要素。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中的数据表明,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总需求量是72万人,截止2017年年底,现有人才总数是40万人。而残酷的事实是,目前每年集成电路专业毕业生总供给数量大概在3万人左右。可以估算出,到2021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依然接近30万人,因此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缺口依然较大。
可以看出,在我国高校的体制下,成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会极大促进集成电路这一细分领域在现有体系下的话语权,同时能够促进资源的整合。
复旦试点先行,加速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
其实,设立与集成电路有关的一级学科已经经过多年的讨论。为了响应国家加快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复旦大学率先开展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试点。
早在2018年,国家就有将集成电路设置成一级学科的提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在新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中曾提议将微电子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而当时的复旦大学已着手谋划“集成电路科学与工”一级学科建设。
在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以产教融合加快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提案》。该提案指出,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关键在于人才,并提出了积极推动微电子等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学科归并成为一级学科的提议。
同年10月,工信部公布了一份答复函《关于加快支持工业半导体芯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自主发展的提案》指出,工信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进一步做实做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紧接着,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2019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位列其中,自2020年起执行。
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在2019年10月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复旦大学设立。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称,复旦大学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将于2020年试点建设,并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
可以确定的是,集成电路设为一级学科,一波后浪就要来了...
来源:新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