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多地“押注”芯片产业链 超1600亿芯片产投进驻上海临港自贸区

日期:2020-07-03 来源:华夏时报阅读:429
核心提示:新基建浪潮之下,多地押注芯片产业链,逐鹿芯片之城,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有望成为龙头基地。6月29日,在2020年中国(上海)自
新基建浪潮之下,多地押注芯片产业链,逐鹿芯片之城,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有望成为“龙头”基地。
 
6月29日,在2020年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恺宁对外发布一则重磅数据:自2019年8月20日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已累计签约各类产业项目289个,涉及总投资2528亿元,其中芯片制造项目总投资超1600亿元。
 
“新片区已集聚新昇半导体、积塔半导体、盛美半导体、国微思尔芯、应用材料、旻艾、格科威等一批集成电路优质企业,努力建设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三极。并将以建设东方芯港为契机,构建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国家集成电路综合产业基地。”翁恺宁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全国包括合肥、武汉、南京、深圳、成都、贵阳等多地都在发展芯片产业,但是自2019年8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无论是落地企业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都排在全国首位。这也意味着,未来上海临港新片区将引领我国芯片产业向高端领域进发。
 
临港未来投资超2000亿
根据临港经济发展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临港新片区芯片制造工厂领域、芯片制造项目总投资已经达到1667亿元。其中总投资359亿元的积塔半导体已经试生产,总投资150亿元的格科微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厂二季度开工。“目前集成电路在新片区落地企业数占四分之一,投资额超过一半。初步预计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规模将超2000亿元。”对此,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级专员张杰在当天的论坛上受访时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在业已公布的临港自贸区新片区产业布局中,集成电路上承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研究领域,下接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是产业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超前发展智能芯片、嵌入式闪存、模拟及功率器件、先进数模混合电路等产业。
 
而“东方芯港”是目前临港新片区打造集成电路专业园区最蓬勃的增长极、最有力的发动机。“总投资350亿元的图宏内存芯片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新微半导体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制造平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国科微固态硬盘项目已经签约。另外,总投资700亿元的中芯半导体7纳米工艺工厂、总投资18亿元的闻泰安世先进封测平台项目即将落地。”翁恺宁在6月29日列出了一长串芯片投资规划。
 
翁恺宁还进一步透露,临港自贸区新片区将积极推进应用材料、杜邦光刻胶等项目落地。新昇半导体大硅片二期即将上马,中微蚀刻机、盛美半导体清洗设备、理想万里晖PECVD项目、华润微光掩膜、山东天岳碳化硅材料等项目已经落地。而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寒武纪、国科EDA、翱捷、地平线、橙科微、鲲游光电等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已形成集聚。
 
“半导体产业链,从最上游的芯片材料、芯片制造设备,到中游的IC设计,再到晶圆代工,最后到下游的封装,中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美国虽然有世界上最成熟的半导体产业链,但中国罕见地可以实现全自产自研,如果美国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芯片封锁,中国有能力在最短时间量产7nm的芯片。如果要突破技术封锁,那就必须要加大科研投入,这也是国家正在加大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并明确将集成电路放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首位的重要原因。”7月2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半导体行业分析师张威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多地赛跑谁会引领
《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到,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来,包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合肥、成都、贵阳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在重金布局芯片产业,争取国家资源。在今年6月23日,由紫光集团、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湖北省科投集团和湖北省集成电路基金共同投资建设的长江存储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下称“长江存储”)二期(土建)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工,规划产能20万片/月,达产后与一期项目合计月产能将达30万片,总投资240亿美元。这一投资规模已接近上海目前在芯片产业的1600多亿。
 
深圳则是我国较早布局芯片产业的城市,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芯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97.94亿元,占全国销售总额的13.75%;其中,芯片设计业销售额为758.7亿元,全国占比更高达30.12%,并且培育出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竞争格局中独树一帜。根据深圳市的发展计划,深圳正加速补齐芯片制造和先进封测业等产业链缺失环节,预计到2023年,其芯片产业整体销售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
 
上海则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中度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据上海市经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企业销售收入达1706亿元,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25年,上海浦东新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规模要达到4000亿元。
 
而被投资圈称作“中国最牛风投”的合肥市政府更是“豪赌”DRAM芯片(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领域,今年5月14日,合肥长鑫推出了自己的DRAM芯片产品,这被视作中国企业在此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合肥长鑫所在的合肥经开区在今年一季度实现集成电路产值3.4亿元,增长37.4%,基本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全产业生态格局。
 
虽然我国芯片产业投资场面红火,但是有业内专家也分析认为,我国发展芯片产业,要避免走同质化和重复投资的老路。“现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太火了,许多地方都在上马芯片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但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低端市场的竞争又异常激烈,很多芯片公司陷入‘有产品没销量,有销量没利润’的困境。”此前,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就分析指出。
 
7月1日,临港自贸区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的副总裁林波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数量世界第一,但营收只占全球总营收的13%左右。能静下心来做产品的公司不多,这是因为投资机构和地方政府都是根据销售业绩来安排下一轮融资、给予财政补贴的。因此快速做出销售业绩是芯片设计公司最好的出路,价格战又是提高销量最有效的方式。长此以往,企业就掉进了同质化低价竞争激烈、缺乏创新的怪圈。
 
“不少同行看哪里扶持给的钱多,就去哪里落地,常常在多个政府之间游走寻找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根本没把精力放在研发创新上。一些地方盲目上项目,导致低端项目重复上马、异地上马,占用了宝贵的资源,这既不利于企业集中火力攻克技术难关,也不利于缩短国产芯片与国际巨头的技术代差。”林波称。
 
在林波看来,芯片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产业,他的公司之所以放在上海临港,是临港对芯片产业人才的支持力度、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更加稳定持续,而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未来的发展也是国家战略之一,具备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功能,因此临港芯片产业的发展具备广阔的空间。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